永春苏坑王清远,近年来在藏界颇有自己的把玩心得,他专注于古瓷收藏和鉴赏,尤其喜欢收藏德化和永春古瓷。他年届天命,迄今已有20年收藏的经历。在其家中,瓷器藏品林林总总,上至宋元,下至民国,横跨千年;尤以德化、永春窑为甚。或许是接触多了,从器型、釉色、坯胎、包浆、圈足等,王清远一眼就能判断出器物的年代和相关窑口。 王清远说,上世纪90年代后期,他从事瓷器经销。那年,他在厦门繁华地段租下数百平方米的商铺,代理德化日用瓷,兼营德国出品的迈森瓷器。自小生活在永春苏坑,与德化仅有一岭之隔。一个是瓷都,一个是瓷乡,天时地利,两地生活习俗相近,加上交通便利,王清远更多的时间是在德化县城跑,摩托车10多分钟即可抵达,比起到永春县城更加便捷。 近朱者赤。从“瓷”开始,他的时间被定格在一件件器物之上。那些有着千百年历史的瓷器,裹挟唐风宋雨、元火明烟、清代青花至民国五彩,在每件作品中,都藏着一段起伏跌宕的感人故事,让他大开眼界、珍爱有加。 明末清初流传至今的瓷圣何朝宗作品,在世界各大拍卖行上都将引起关注,单件的起拍价甚至可达上千万元。王清远介绍说:“明末的何朝宗在德化后所窑创作时,每当作品完成后,他都要将之置于窗台供路人点评。”他向笔者展示的南海沉船出水瓷器中,有明代的,更多是清代德化、永春的民窑青花,如书童盘、诗词盘、缠枝莲蝙蝠盘、执壶、大碗等,还有产自德化的克拉克瓷盘。 据介绍,公元1603年,荷兰武装船队在马六甲海峡截获一艘葡萄牙大帆船,该船装载中国瓷器约10万件。次年,这批瓷器被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,轰动了整个欧洲。当时,荷兰人将葡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称作“克拉克”,荷兰语中是“葡萄牙战舰”的意思。因而,在欧洲拍卖的这批中国瓷器被命名为“克拉克瓷”。克拉克瓷,主要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生产的外销青花瓷,有盘、碗、瓶、军持等,以盘数为最,且最具代表性。通过分析,有其特点。常见的八开光瓷盘有大小两种规格,其直径,小盘在20厘米左右,大盘在30厘米左右,甚至有50厘米的特大型盘。盘整体较粗犷,盘沿较薄;开光处常有模印轮廓,浅弧腹,平底较厚实;重量集中在盘底,圈足通常平切微内倾。由于是用粗砂垫烧,底足多见黏砂。边饰图案与主题绘画特征——盘沿内壁图案常见有三开光、八开光、十开光等形式,开光中绘有对称的向日葵、杂宝、扇子、花鸟、人物等图案,盘沿外壁常有四至八个开光,开光内常绘圆圈纹或花卉纹。在开光间隙和主题图画外有万字纹、织锦纹、鱼鳞纹等纹饰。 耳濡目染加上对古瓷出处的洞察,大大丰富和提升了王清远的收藏水平。在苏坑当地,喜欢收藏的人不少,而王清远对于瓷器的认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;如今在德化屈斗宫遗址陈列馆内,许多展品是他一手收集的。 回想往事,他说收藏有时还得交点“学费”。一次他和同行朋友合作转让一件明代瓷雕,看货时,朋友坚称是“老货”,经再三审视,他自己也觉得八九不离十,于是花了上万元把“老东西”请回家。之后他拿出放大镜再三研究辨别,对比同年代一些作品,才发现是赝品;从此那件“老东西”就一直陪伴着他,没有让这份“教训”再次流入市场。 今年,在国外的一场名瓷拍卖会上,一件上百万元的德化瓷雕引起业界的关注,他和同行认真审视作品的每一细部,有了自己的看法,而这些积累,都是从日常的“见多”才达到“识广”的高度。收藏中,他对于苏坑陶瓷的历史发展脉络也十分清晰,特别是对于德化各个时期的器型特征、坯胎、釉色更是了然于胸。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王清远的收藏也不是无师自通,他向德化众多藏家学习,向博物馆的陶瓷专家学习。 近期,他花数万元收藏了一件明代花觚而爱不释手。对于收藏者来说,要有丰富学识和敏锐的判断力,才能在收藏这条路上越走越远。收藏对于王清远来说,更重要的一点是,他从古瓷中了解到闽中陶瓷的历史脉络及苏坑陶瓷之乡的变迁,这应该说是他最大的收获和人生乐趣。
|